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复习提纲:第八章
专业的划分以肯定的社会分工为首要条件,又与肯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。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遵循现代科技进步的特征,又要依据肯定的社会经济进步的阶段特点。
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包含:
1) 遵循经济社会进步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)适应学科、专业本身进步变化的需要,致力于培养宽常识面的人才是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必然走向3)从实质出发随时调 整专业结构4)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,拓宽专业口径,增强人才适应性是目前专业改造的主要方向5)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;6)合适学校的办学条件。
国内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:⑴ 教育既为经济的进步服务,同时教育的进步又应以经济进步为首要条件,尤其是专业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进步相适应。⑵条块分割的体制致使专业进步的盲目性,造 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。⑶偏重数目进步,致使水平降低。高校专业设置过细,导致有限资源的分散用,影响重点专业、短线专业的建设,减少了规模效益。
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:国内正在达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,经济进步对高教提出了新的需要,引起了高校的专业设置的新变化。
㈠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需要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,⑵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的水平和趋势,更新原有专业,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兴专业,⑶维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。
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⑴拓宽专业面,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,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,⑵改变专业培养方法,⑶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,防止出现一哄而上,盲目追求大而全;缺少社会需要模拟题,盲目扩大招生数目两倾向。
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需要包含:
1)将来社会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)具备优化的常识和能力结构3)具备现代意识4)具备革新能力和协作精神。
合理、科学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和规则的原则:⑴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、高教的总体培养目的一致。⑵培养目的和规格要与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相一致。⑶培养需要应与个人的进步相一致,应 能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与基本规格需要的统一,体现水平标准的相对同一性与个体进步的差异性的统一。⑷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规格的国际性,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与规 格的确定,在充分考虑国内国情的首要条件下,尽量与国际公认的需要接近。
有关推荐:
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法律法规复习提纲:第五章
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法律法规复习提纲:第六章
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法律法规复习提纲:第七章
考试试题推荐:
2012年山西教师资格教育理论婴幼儿教育学考试试题
2013年教师资格《保教常识与能力》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
2013年教师资格《保教常识与能力》模拟考试及参考答案
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